许厥恒----永无止境的手法
手法 ( Rudiment ) - 是所有打擊樂器的 ( 根基 ) !!
一般學爵士鼓的人 , 雖然多少知道 , 但是往往忽略它的 ( 重要性 ) .
今天 , 讓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 , 有關 手法的來龍去脈 .
好讓大家明白 , 為什麼所有的老師 , 都會希望你去練 ( 手法 ) !!
並且鄭重的告訴你 : 它有多麼重要 !!
OK !! 首先 , 讓我們來說說 : 鼓的一段小歷史 ~~
最早期的鼓 , 是沒有 爵士套鼓 ( Drum Set ) 的 , 它們是一堆分開來的 ( 打擊樂器 ) .
有 大鼓 / 小鼓 / 中音鼓 / 溻?....... 等等 .
那時候 , 這一些樂器 , 多半是使用在 軍樂隊 ( Military Marching Band ) 裡 .
你唸書的時候 , 應該有看過學校樂隊的長相 ..... 就是那樣的樂隊 !!!
那些被分開的鼓 , 分別用背著 , 或是綁著的 ;
帶在一個個打擊樂手身上的 . 以對伍的形式 ~~ 走來走去 .
在早期 , 他們的機能是 -- 打仗用途 !!
樂隊要跟著行進的 ( 軍隊 ) 前進 , 並且 ( 奏樂 ) 以替軍人壯聲勢 !!
還有另一個功能 , 就是替軍人的步伐做 ( 統一拍子 ) 的用途 .
這樣的音樂形式 , 通稱 行進樂 ( March ) .
所以 , 可以得知 , 當年的鼓手 , 都是像 : 大鼓手 / 中音鼓手 /
溻撌?/ 小鼓手 ..... 這樣的配置法 . 一人一顆 !!
而還沒有形成 ( 套鼓鼓手 ) 的格式 .
後期 , 隨的音樂格式日趨專業 , 加強了 ( 娛樂性 ) . 才開始有 套鼓 的誕生 .
所以 , 想當然 , 那些開始 ( 打套鼓 ) 的人 , 就幾乎都是從 ( 軍樂隊 ) 轉形而來的 .
於是 , 因為這樣的關係 , 他們所使用的技巧 , 很自然就是來自 ( 行進鼓 ) 了.
早期的套鼓很好玩 :
1 顆大鼓
1 個小鼓
1 - 2 個中音鼓 ( 現在叫 TOM )
1 組腳踏 HI - HAT ( 那時候高度很低 , 手打不到 , 只能用腳踩 , 叫 LOW - FOOT )
這樣的組合 , 若是給現在的你來打 , 你一定會吐血 !!
因為配件太少 , 不知要如何打它 !!
可是在當時的人來講 , 那可是 ( 豐富 ) 的不得了 !!
因為他們以前都是 ---- 面對 單單 1 顆 的情形 !!
所以 , 你千萬不要用你的想法來衡量喔 !!
他們每一個人 , 可都是具備了 --- 超強必殺技 的 !!
超強必殺技 ?? 難道 ~~~~
沒錯 !! 那就是 ------ 手法 !!
練手法的人 , 是完全不需要 ( 許多鼓 ) 的 , 簡單 !! 一顆就夠 !!
一顆鼓 , 配合超強的想像力與紮實的功夫 , 的確夠 !! 連 SOLO 都沒有問題 !!
這是現在動則 5 - 8 鼓組的人 , 使用雙大鼓的人 , 溻?十幾片的人 ~~~~
漸漸被音色迷惑 , 日新月異 .... 而疏忽的一個 ( 打擊最重要技能 ) !!!
好 , 讓我們回到主題 : 手法 !!
我們來說一說 , 古代人 , 是如何練就他們的 超強必殺技 -- 手法 的 .
想一想 , 假如真的給你 一顆鼓 , 天天使用 , 對著它一年 , 你會想出什麼東西 ??
讓我們來形容與感受一下那樣的情形 ------
首先 , 我們舉一個例子 : 假如有一堆歌手參加訓練 . 現在 , 大家來考歌唱技巧 !!
但是 , 主考官只准他們使用 ( DO ) 這一個音來唱 , .
他舉例說 : 你可以唱 : 大聲的 DO . 小小聲的 DO
忽大忽小的唱著 DO DO DO DO ........ 當然 , 也可以空著 -- 不唱 !!
你可以很快的唱 : DO DO DO , 也可以很慢的唱 : D ~~~~ O ~~~~~~ D ~~~~ O
就是不准唱 : RE , ME , FA !!
OK !! 考官出題 : 每一個人 , 在限制下 , 必須想出幾種 ( 前所未見 ) 的方式 !!
誰的效果好 , 技術性強 , 分數就高 !! 限時一個月 !!
而且必須 ( 現場示範 ) 才算通過 !!
於是 ~~~ 在大家被限制的情形下 , 開始瘋狂的哂孟胂窳?~~~~~~~
一秒鐘唱 8 個 DO !!
一口氣唱 800 個 DO !!!
用舌頭抖動唱出 2 倍的 DO !!
這種怪事情就漸漸變出來 !! ~~ 無所不用其極 !!
想想 , 一個月後 , 大家大概都要長白頭髮 , 或是舌頭打結了 : >
如此 , 回到 ( DO ) 等於 ( 一顆鼓 ) 的說法上 , 可以了解了嗎 ??
想一想喔 !! 你用 ( 一顆鼓 ) , 可以幹什麼 ??
以上 , 就是 ( 軍樂隊 ) 的時代 , ( 手法 ) 被開發的一種方式 :
在最有限的範圍內 , 發展出最極端的技術性與排列變換空間 . 並且練出它來 !!
也許看到這裡 , 你會說 : 小恆 !! 這是神經病做的事情吧 !!! ~~~
這樣搞 , 人會瘋掉耶 !! 這未免太過枯燥了嘛 !!!
呵呵 ~~ 很遺憾 , 不管他是不是 ( 神經病 ) 或是 ( 變態 ) ......
那些年來 , 它的確是不停的被無數 -- 努力的音樂人 ( 不停咦?) 的 !!!
因為ㄚ ~~ 它具備了幾個 ( 接近無敵 ) 的特點 :
(1) 機械性 : 重複性的 單音 , 開始被講究 , 每一個音的完美 , 開始被比較與挑剔 .
像加工廠裡的機器 , 每一次做的產品都一模一樣 !! 不一樣就淘汰 !!
(2) 限制性 :因為不能從事音階變化 , 只好追求音量的變化 . 必須異常明確 .
把一個音的音量大小練到 9 種變化 --- !! 像音響的 ( 音量鈕 ) 一樣準 .
(3) 排列性 :4 分 音符 1 拍 , 可以做到 16 分音符 4 個 !!
排列完所有的組合 ( 含抽掉一些點不打 ) , 也只有 16 種 .
開始往 3 連音 , 5 連音 , 6 連音去排列 !!
排完了 , 再往 32 分音符去排 , 7 連音 , 複拍子 ( Poly Rhythm ) .
9 連音 , 10 連音 ~~~~ 再抽點 , 再排列 ~~ 再將它打出來 !!!
變成一種數學與腦力 , 手工完成的競賽 !!!
(4) 極限性 :在所有的花樣都想破頭的時候 , 機械練習到熟的不能再熟的時候 .
唯一的樂趣 , 就是 ( 新 ) 花樣的誕生 , 為了那一刻的來臨 ...
天天絞盡腦汁 , 苦練技巧 ~~ !! 終於在享受到全新感受的瞬間 ,
感動不已 !! 決定再一次深入探討下去 .
如此 , 就是 ( 行進鼓 ) 時代 , 手法 演進的過程 !!!
這樣 , 你是不是可以聯想 ------ ( 一顆鼓 ) 與 ( 十顆鼓 ) .
對於具有 堅強手法實力 的人來講 , 他不但完全不會受到影響 ...
反而只是 ( 再給它更多的音色變化 ) 這樣的 如虎添翼 情形吧 !!
他是絕對強過 ( 因為無料 ) 而選擇一直變換音色的 ( 無手法基礎 ) 的鼓手太多 .
而其後 , 在前人們瘋狂的發展之後 , 這一些遺產 , 就開始被人整理出頭緒 .
於是產生了第一代的著作 : 早期 美國 26 種手法 ( 26 American Rudiment )
( 附件 1 , 請點選 )
接著到 80 年代初期 , 由一個國際打擊學會 , 再整理出更多的花樣 :
現役 國際 40 種手法 ( 40 Rudiment )
( 附件 2 , 請點選 )
舉個例子來說說吧 : 手法 - 開宗名義第一式 : 單擊 ( Single Stroke ) .
人人都知道的 RLRL ( 右 / 左手 ) 交替打擊 .
以一般人 ( 這裡指沒有專研手法的人 ) 來說 ,
4 分音符一拍 , 速度一般可以做到 :
16 分音符 ( 也就是 4 連音 ) 大約 120 ~ 150 左右 .
於是他在演奏 120 ~ 150 速度曲子的時候 , 就可以進行 4 連音的過門 .
但是 , 若是碰到速度在 150 ~ 180 個 Rock' n ' Roll 類型的曲子 , 怎麼辦呢 ??
過門只好簡化 , 或是用混的 , 或是拖拍 ~~~
那如果是速度 180 ~ 200 像 X - JAPAN / Halloween 那種歌 , 又如何 ??
速度 200 以上的 Samba / 快 Jazz 又如何 ??
這一個時候 , 只要一個具備 4 連音單點實力達到 240 個鼓手出現 .
就完全沒有問題 ........ 就這麼簡單 .
所以 , 千萬注意 !! 你可以沒有一套鼓 , 甚至沒有鼓 ( 打一個練習板就可以 ) .
但是苦練手法 , 一樣可以成為 箇中高手 的 !!
在美國 , 有一個 MI 音樂學院 ,
我曾經聽一個樂界的好友轉述 , 裡面一個學習 打擊 的學生 , 告訴他的話 :
在他們學校 , 單擊 四連音 到達 200 的 , 該 手法 才算及格而已 !!! ( 60 分 ) .
這樣的可怕事實 , 你就可以知道 ( 手法 ) 在國外 .
不但是異常重要的科目 , 並且還是 ( 必修 ) 項目了吧 !!
程度解說 : 以單擊來說 , 講究 完美的間隙與音色平均 來練習 ,
要從慢速練習到 200 ( 16 分音符 4 連音 ) . 理論上每天練一個小時 , 完成約半年 .
要出人頭地 , 就看你有沒有耐心過人了 !!
結論 : 就從今天起 , 讓我們拿出 ( 節拍器 ) , 開始練習手法吧 .
【动作】 …第十三乐章 拿出一张钞票:“你真的好无聊耶,无聊还不如去赌博算了,喏,俺给你点钱~省着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