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川中川 。发现地:文苑路与古墩路交*口 。我对吃没什么讲究,惟独嗜辣。而一进川中川,就有一股鲜辣的空气直冲鼻腔,使我不住地咳嗽,既而轻易地击溃了我的泪腺,这种情况于我是少有的,我知道这个晚上这里才有我的对手。从来记不住菜名,但我知道这里的老板(大家都称李大姐)是打篮球出身,曾和郑海霞同事过很长时间。后来身高2米04的海霞姐姐去了八一队掌门,而身高不到2米04的大李姐姐则把打球的心思花在了掌柜这家川菜店上。鲜红翠绿的盘子一个接一个上来,当然其中还有不少特色菜,当一桌都成鲜红翠绿时,我却依然一个菜名都没记住。我只知道与辣搏斗,让伴着尖椒、菜椒、花椒,带着暴辣、酸辣、麻辣的美味一起来吧!经过味觉和神经的七擒七纵,我已被川中川的辣彻底俘虏。再看看邻桌的那位佳丽,想必平日也是很矜持的,但现在面对“辣”的袭击,却无力反抗,乖乖就范。她啃着一截麻辣鸭颈,嘴里“咝咝”作响,吃得花容已经失色,待把身上衣物一件件除得只剩下“春天”,却依然香汗撩人,真是美不胜收。看来这就是辣的魅力,就像真正的美人,是以其身上闪耀的那令人恍惚的气质而摄人。现如今,地方菜系的特征正被现代口味篡改着,而川菜正以其火爆辣味横扫杭城多时,谁还在意正宗川菜的味道?但那个吼着“船工号子”而来的重庆大厨老庞,据说到杭州后,死都不愿为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原味川菜做法。进入厨房,老庞的菜勺幻化成一柄行走江湖的剑,在川中川,让他得以尽情渲扬,不但正宗的川菜坚持川味,还把舟山的嫩墨鱼、千岛湖的深水潭鱼进行了川味改造。要是让老庞亲手做一桌川菜,最后上的一定是一道清汤。不放一星点辣,却有其味,据说这辣已经鞭入了您的意念之中。那个晚上,在川中川经历了使人出生入死的辣之后,反正付出的人民币不比其他地方多。
94.农民画、肉夹馍和浓重的地方口音啊,发现店家:老陕面馆,发现地:古墩路28号,从看到门口那一帘挑起的席子开始,我便开始喜欢上了这里。门上挂着的红红辣椒,墙上那色彩同样鲜艳的农民画,还有*着浓重北方口音的店员和店主,若不是隔壁桌时不时传来的本地方言,我们几乎以为置身于某个北方的馆子里。打探到老板是地道的西安人,点一份独具风味的陕西臊子面想来是不会错的。面端上来的时候,肚子里刚开始打起小鼓。细长的面条在油光红润的面汤里盘着,更是引起了我的食欲。就着汤汁先吃了一口。面很筋道,带着辣味和一些恰到好处的酸意,鲜香浓郁、热辣滑爽,几种感觉瞬间便从唇齿边雾般升起,于是便也顾不上和好友边吃边谈了,大大的一碗臊子面,眨眼间就进了我的胃中。抹一抹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怎一个爽字了得。提到西安风味,肉夹馍是一定要尝尝的。这里的肉夹馍照例也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腊汁肉夹馍,烤得略有些焦黄的馍拿起时便流出油来,咬一口下去,则是满嘴生香,一问才知里面夹着是一丝丝的带皮肥肉;而另一种则是孜然肉夹馍,馅是由孜然、青椒和着肉现炒而出,刚端上来时,便有一丝淡淡香味如丝如缕般绕鼻而来,在满心欢喜中一口咬下去,孜然香味和着些辣味的馅便咬到了嘴里,一阵满足感从心底缓缓荡漾上来。如此的美味,也难怪陕西大汉们对它热爱如斯了。这时候店主来了,言谈中得知这里的厨师新疆菜也做得甚为拿手,于是便点了颇有些盛名的新疆小盘鸡。说是小盘鸡,端上来的时候却把我吓了一跳:一个盘子就占去了桌面的多半地方,而在盘子里的菜,更是像个小山丘般地隆起,西北地区民风的淳朴自此也可窥见一斑。鸡剁成块后与蒜瓣、姜片、指头长的鲜葱和土豆片一锅炖,其味辣中带甜,虽不如我们常吃的川菜那般辣得彻底,却也符合南方人的口味,想来应该是经过些改造的。
95.由东北人鉴定过的东北菜馆,发现店家:维妙轩,发现地:金田花园南门05号(金田花园左侧弄堂内20米),住在城西的朋友提起维妙轩,大多称呼它为“金田花园附近的那间东北饭馆”,他们能对店内的风味津津乐道,可问起他们饭馆的名字,往往茫然道:“什么轩吧?”,于是那天我去金田花园附近找这个“什么轩”时,提起东北饭馆,保安、摊主、路人的头上都生出了漫画式的雾水和问号,用看火星人的眼光上下打量我,然后是一句斩钉截铁的“不知道”。火星人只好自己耐心地去找,终于在弄堂中看到了这间小小的店面。 店名“维妙”,想来是取惟妙惟肖之意——东北菜在江南远非主流,但似我这样的东北人和那些喜欢东北菜的大概都期待在杭州能有一次惟妙惟肖的克隆。看了菜单,仍是以本地家常菜为主,该是河南菜,不过当年在东北倒是颇为流行。酸菜粉是要吃的,感觉上颜色和味道都偏素淡了些,不过在杭州能腌出酸菜,已是件大不易的事情;桔生淮南之感总是在所难免。另一道东北凉菜主要是粉皮和黄瓜丝,材料比较简单,调味品大抵只是米醋一味,吃起来十分清凉爽口。向老板叫了二两饺子,老板说我们这的饺子不论斤两,只论个数;想想最近胃口不是很好,便要了十个。端上来之后方知“上当”,饺子不但皮薄馅大,而且个头壮硕,比小号的生煎包子还要大一点。馅是韭菜、鸡蛋、虾仁拌成的,算是东北饺子所谓“三鲜”的一种,十分可口。
87.燕君菜馆之绍兴菜。在新华路,燕君菜馆或许是这个时段最红火的夜宵场所。有趣的是并未红火在店堂里,而是在店门口,近十张桌子搭在外面,场面浩大。这里做的是绍兴菜。绍兴小炒色泽鲜艳,留着淡淡的清香,笋干、小千张结、蚕豆、酱瓜,乡土味敦实。厨师对小炒的火候掌握较好,笋干嫩,千张结韧,蚕豆糯,酱瓜脆,很勾人胃口。绍兴八宝菜里有豆芽、咸菜、菇丝、咸肉、笋干、千张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菜品清爽,飘香清新。在这道菜里最出彩的是咸菜,新鲜、生脆并且入味。最招牌的绍兴菜当属干菜扣肉。在美食方面我从不否认自己对肉的热爱,尤其是干菜扣肉。只见若干青葱点缀在黑褐色的干菜上,香气实在勾人。干菜咬感酥而不绵,咸淡适宜,略带一丝甜味;肉肯定需要连精带肥一块儿吃进去,感觉精肉酥而肉皮韧,在碗底的汤汁中浸蘸一下则味道更浓香气更足,味蕾一接触便禁不住欢腾起来。
88.温州汤团店之点心。虽然店很小,环境也不好,但是这里做的点心却很不错,尤其是麻芯汤团。汤团颗粒均匀,外皮糯而不黏牙,轻咬一口,里头的麻芯馅子如同泥沙流般涌出,口味甜得恰到好处,丝毫不腻。牛肉粉丝的点击率也很高,我感觉是咖喱放多了,使得整碗牛肉粉丝色泽较黄,还未凑进鼻子就感觉到一股刺鼻的咖喱味。口味鲜劲十足,粉丝连贯性不佳,经常让我一筷子夹起断开的。这里的馄饨有着鲜明的个性。馅子光是肉,较为单薄;皮子略黄,薄而大。汤底有紫菜、开洋和蛋丝等,虽然鲜得突兀,但我觉得味道稍淡了一些。
89.万隆酒家之夜茶。万隆酒家的夜茶生意已做了多年,直到现在还是红红火火。我是后半夜一点光景跑到那里去喝夜茶的,看店堂里这般热闹景象,俨然像是“夜生活”才刚开始。见我单独一人来喝夜茶吃夜宵,服务员并未表现出惊讶的样子。我问她这里到什么时候结束,她要到三点钟哩!按服务员的指引,我先走到明档处,这里有各种小点心,黄金糕、蒸饺、虾饼、白木耳、红枣等,也有兔头、骨头、田螺等菜肴,我看黄儿炒得蛮勾人胃口的,于是要了一盘,另外让服务员给我舀了一碗白木耳。这盘黄儿的勾人之处在于色泽,炒得油润光亮,一些青葱沾在外壳上;嗅觉效果尚可,反正能动员食客张嘴;肉质饱满丰腴,咬感酥柔,鲜劲明显,只是吃起来有“沙沙”声,让我不敢多吃。一辆车推过来,摆在车上的是一只只小蒸笼,服务员有意逐个打开盖子,问我要不要。我要了一碟牛百叶和一碟虾饺。只见青葱、生姜丝和胡萝卜丝与仅有的几根牛百叶缠绕在一起,牛百叶咬劲弹性,牙口舒适,生姜气息蛮重,给我捎来极其清新的口感;虾饺皮色略微黯淡,里头的馅子影影绰绰,轻轻咬开,虾肉馅子立刻呈现在面前,口感嫩里带韧,虾味较重,皮子薄得几乎能达到入口即化的效果。又来了一辆车,这回我要的是糟凤爪。凤爪很嫩,骨头也已经酥透了,醇香让我胃口大开。咬到骨头时滋味独特,味道渗透得极为彻底,咸淡控制较好。我发现自己更爱吃糟货了。炒菜我只点了咸菜炒春笋。一会儿工夫便见一盘油香四溢的小炒出现在我面前,咸菜口感酥柔,虽然过熟了些,但鲜味维系得很好;春笋咬感嫩而脆,散发出来的香气尽显本色,这不禁让我感觉到一阵沁心透骨的晚风轻轻拂面而过……
90.川中川 。发现地:文苑路与古墩路交*口 。我对吃没什么讲究,惟独嗜辣。而一进川中川,就有一股鲜辣的空气直冲鼻腔,使我不住地咳嗽,既而轻易地击溃了我的泪腺,这种情况于我是少有的,我知道这个晚上这里才有我的对手。从来记不住菜名,但我知道这里的老板(大家都称李大姐)是打篮球出身,曾和郑海霞同事过很长时间。后来身高2米04的海霞姐姐去了八一队掌门,而身高不到2米04的大李姐姐则把打球的心思花在了掌柜这家川菜店上。鲜红翠绿的盘子一个接一个上来,当然其中还有不少特色菜,当一桌都成鲜红翠绿时,我却依然一个菜名都没记住。我只知道与辣搏斗,让伴着尖椒、菜椒、花椒,带着暴辣、酸辣、麻辣的美味一起来吧!经过味觉和神经的七擒七纵,我已被川中川的辣彻底俘虏。再看看邻桌的那位佳丽,想必平日也是很矜持的,但现在面对“辣”的袭击,却无力反抗,乖乖就范。她啃着一截麻辣鸭颈,嘴里“咝咝”作响,吃得花容已经失色,待把身上衣物一件件除得只剩下“春天”,却依然香汗撩人,真是美不胜收。看来这就是辣的魅力,就像真正的美人,是以其身上闪耀的那令人恍惚的气质而摄人。现如今,地方菜系的特征正被现代口味篡改着,而川菜正以其火爆辣味横扫杭城多时,谁还在意正宗川菜的味道?但那个吼着“船工号子”而来的重庆大厨老庞,据说到杭州后,死都不愿为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原味川菜做法。进入厨房,老庞的菜勺幻化成一柄行走江湖的剑,在川中川,让他得以尽情渲扬,不但正宗的川菜坚持川味,还把舟山的嫩墨鱼、千岛湖的深水潭鱼进行了川味改造。要是让老庞亲手做一桌川菜,最后上的一定是一道清汤。不放一星点辣,却有其味,据说这辣已经鞭入了您的意念之中。那个晚上,在川中川经历了使人出生入死的辣之后,反正付出的人民币不比其他地方多。
94.农民画、肉夹馍和浓重的地方口音啊,发现店家:老陕面馆,发现地:古墩路28号,从看到门口那一帘挑起的席子开始,我便开始喜欢上了这里。门上挂着的红红辣椒,墙上那色彩同样鲜艳的农民画,还有*着浓重北方口音的店员和店主,若不是隔壁桌时不时传来的本地方言,我们几乎以为置身于某个北方的馆子里。打探到老板是地道的西安人,点一份独具风味的陕西臊子面想来是不会错的。面端上来的时候,肚子里刚开始打起小鼓。细长的面条在油光红润的面汤里盘着,更是引起了我的食欲。就着汤汁先吃了一口。面很筋道,带着辣味和一些恰到好处的酸意,鲜香浓郁、热辣滑爽,几种感觉瞬间便从唇齿边雾般升起,于是便也顾不上和好友边吃边谈了,大大的一碗臊子面,眨眼间就进了我的胃中。抹一抹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怎一个爽字了得。提到西安风味,肉夹馍是一定要尝尝的。这里的肉夹馍照例也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腊汁肉夹馍,烤得略有些焦黄的馍拿起时便流出油来,咬一口下去,则是满嘴生香,一问才知里面夹着是一丝丝的带皮肥肉;而另一种则是孜然肉夹馍,馅是由孜然、青椒和着肉现炒而出,刚端上来时,便有一丝淡淡香味如丝如缕般绕鼻而来,在满心欢喜中一口咬下去,孜然香味和着些辣味的馅便咬到了嘴里,一阵满足感从心底缓缓荡漾上来。如此的美味,也难怪陕西大汉们对它热爱如斯了。这时候店主来了,言谈中得知这里的厨师新疆菜也做得甚为拿手,于是便点了颇有些盛名的新疆小盘鸡。说是小盘鸡,端上来的时候却把我吓了一跳:一个盘子就占去了桌面的多半地方,而在盘子里的菜,更是像个小山丘般地隆起,西北地区民风的淳朴自此也可窥见一斑。鸡剁成块后与蒜瓣、姜片、指头长的鲜葱和土豆片一锅炖,其味辣中带甜,虽不如我们常吃的川菜那般辣得彻底,却也符合南方人的口味,想来应该是经过些改造的。
95.由东北人鉴定过的东北菜馆,发现店家:维妙轩,发现地:金田花园南门05号(金田花园左侧弄堂内20米),住在城西的朋友提起维妙轩,大多称呼它为“金田花园附近的那间东北饭馆”,他们能对店内的风味津津乐道,可问起他们饭馆的名字,往往茫然道:“什么轩吧?”,于是那天我去金田花园附近找这个“什么轩”时,提起东北饭馆,保安、摊主、路人的头上都生出了漫画式的雾水和问号,用看火星人的眼光上下打量我,然后是一句斩钉截铁的“不知道”。火星人只好自己耐心地去找,终于在弄堂中看到了这间小小的店面。 店名“维妙”,想来是取惟妙惟肖之意——东北菜在江南远非主流,但似我这样的东北人和那些喜欢东北菜的大概都期待在杭州能有一次惟妙惟肖的克隆。看了菜单,仍是以本地家常菜为主,该是河南菜,不过当年在东北倒是颇为流行。酸菜粉是要吃的,感觉上颜色和味道都偏素淡了些,不过在杭州能腌出酸菜,已是件大不易的事情;桔生淮南之感总是在所难免。另一道东北凉菜主要是粉皮和黄瓜丝,材料比较简单,调味品大抵只是米醋一味,吃起来十分清凉爽口。向老板叫了二两饺子,老板说我们这的饺子不论斤两,只论个数;想想最近胃口不是很好,便要了十个。端上来之后方知“上当”,饺子不但皮薄馅大,而且个头壮硕,比小号的生煎包子还要大一点。馅是韭菜、鸡蛋、虾仁拌成的,算是东北饺子所谓“三鲜”的一种,十分可口。
96.豆花香气等于商业机密?发现店家:林家铺子,发现地:古墩路金欣公寓c,古墩路与文苑路交界处的藕花洲隔壁,正是“林家铺子川味馆”。小店不大,也就两间房,装修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倒是门面外还有间小铺,看来是准备做些串串烤的,有点像重庆好吃街的的架势。最有意思的是店门外还有一只石磨,店主说下个星期就要开始做豆花生意了,自己现磨现卖的,值得期待。林家铺子可以说是很有城西小店的特点:只做地方菜,还基本保留着最大可能的原汁原味,而且菜价相当公道。当然,说保留着最大可能的原汁原味,说明还是有些改动的,比如杭州人不怎么能接受的麻,店家就去掉了,除非客人提出要加入麻味,否则就只能是辣而不麻了。看看左右,每张桌子上都会有鱼,不是麻辣鱼,就是酸菜鱼,要么是豆花鱼,这也算是川人来杭开店的一大特色了,似乎都得会做鱼才好。这家的酸菜鱼(18元)颇能吃出酸味来仔细尝一下,酸菜不错,鱼也是嫩的;鱼汤不油,很能入口下饭,想来鱼肉的嫩不是靠着油来保证的。据老板娘说,她家的野笋腊肉(15元)是杭城独有。那野笋的颜色很怪,不是惯常所见的青绿色,是灰黑色的,听说这笋天生的这般色泽;与四川腊肉一炒,就沾上了腊肉独特的香气。还有一样拿手好菜是叫鱼峰豆花(16元)的,端上来的时候一层油乎乎的汤,上面放一把香菜,似乎不大好看,不过拿筷子捣一下,最下面的是豆腐,中间的是肉末,再上面的是花生,拌过一阵再吃,就能吃出好来。只不过那香气很难形容,是一种奇怪的混合,可能属于店家的商业机密。
97.场子撑大了的鸡窝窝,发现店家:新一席地鸡窝,发现地:古墩路丹枫新村商用房11号,城西那个叫一席地鸡窝的小店,主营鸡肉火锅,半年前曾在快报美食坊上亮了相,生意红火得很,最近又在老店的街对面开了一家大许多的分店,看来这“席子”也大了不少哦。而鸡窝嘛,还是那个鸡窝。通常鸡汤的鲜是尝得出来的,可香就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能闻得到,可这儿的鸡汤就有让你在门外闻着香味被吸引进去的魅力,当初我就是这样掉进了鸡窝窝里的。一进店,香味就把人笼在了里面。让本就饥肠辘辘的我更加馋涎欲滴。一盆清汤端上来后是大盘鸡肉,看那肉色就知道是极为新鲜的啦,听老板说是在客
人点菜以后再杀的哦,天哪,也就是说鸡的感觉细胞都还没死光光呢。为了“减轻它的痛苦”,我们打算快快解决掉这些鸡肉。在汤里只煮一会的鸡肉又鲜又嫩,煮时间长了以后鸡肉的鲜味就全跑到汤里去了,再吃鸡肉就有点发干,这时候当然就大口喝汤了。附送的五个小菜量也蛮足的,不过还是抵不过我们五个人吃,不一会就叫来小姐又上了四样。只是小店里除了鸡好像就没有别的荤腥菜,估计假如喜欢吃肉的去了,得让老板杀三只鸡才能喂饱呐。一顿晚饭五个人吃,只花了84元,够便宜吧! enan提醒:据说吃68元的土鸡还不如吃48元的本鸡,那样就可以再省20元,而鸡肉的味道是差不多的,只在于68元土鸡肉质更韧,因为土鸡的运动量大于本鸡嘛。
98.和玫瑰一样好看但好吃的春笋,发现店家:郑兴阁,发现地:古墩路金田花园28号。郑兴阁从装修上讲,走的是古朴的路线,饭菜上则是个杂家,杭帮菜川菜还有说不上路数的菜,都有,品种甚为丰富。招牌菜有两只,农夫桂鱼58元,特制口香鸡38元。我两只都点了,上菜之后才知道不做调查就点菜是极其错误的——两只菜都是用巨大的碗盛着,都带很多汤水,每桌上这两只菜二选一即可。农夫桂鱼是不错的,内有笋干菌类共煮,风格时髦,汤浓味美。后来在里面发现大量蒜头,试着吃一个,喷喷香,没有蒜臭。口香鸡加了荷叶扮清新,但味道我个人觉得还是太重太复杂,还偏甜,不好吃。同去的湖南人倒是夸好,说好就好在味重——你看,见仁见智说的就是这个情况。手剥春笋极好。笋心填猪肉虾仁泥,煮好端上,价格跟玫瑰花差不多,五块钱一支,既好看又好吃,依我这种现实主义食客看,比玫瑰花值!金香茶园虾做法让我想起辣子鸡,辣椒换成茶叶,鸡块换成大虾。味道确是有点特别,只可惜虾的数量不够多。炸彩菱,端上来,原来是熟口熟面的炸响铃,换了个打扮,扎成千张结那样的小花儿。吃一个,除了炸响铃的香脆,还多了一股子香甜。仔细琢磨,哈,是豆沙!这道菜十块钱,吃个好玩。最后点了两只菜下饭,一只郑兴小炒,有芹菜墨鱼等等,爽口又很有营养的样子。薰干腌菜回锅肉也做得不错。总的说来这家店没有太多绝活,但是菜式水准整齐,吃了一桌子,没有一个菜令人失望,无论是二、三人吃个家常晚饭还是摆一桌宴请亲朋,都没问题。
99.惊艳味道的炒鸭舌,发现店家:新金都会馆中心,发现地:文华路和古墩路交*口新金都城市花园内,杭州城西,这几年新建的时尚住宅区,都有会馆,原先会馆只对业主开放,现在慢慢地也对外营业了。只是大多位于小区中心,不为外人所知。在杭州我吃过最好的炒鸭舌,竟然是在城西,一个小区的会馆里。这令人多少有些意外。一般的想象中,会馆里的菜肴,虽然看上去漂亮,但味道就千遍一律、乏善可陈了。我最先也是这么想。不过那细嫩、咬上去又有些脆脆的鸭舌,却使我有些惊艳的味道了。这道
菜,本是常见的,叫鸭舌炒莴笋,哪家都会做,也是我常点的保留菜式,城东城西都吃过,都没有这一次的又鲜又嫩又脆。这晚三个人,上了四个菜,一个煲,感觉上每只菜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像那只香菇青菜,香菇做得酸溜溜的,青菜又带着丝丝的铁板鲈鱼,是包在锡箔里,再放在铁板上烤的,架式很常见--对了,这里的菜都是杭邦菜家常的做法--味道却不赖,海鱼的鲜美,剔开锡箔时就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