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欣
-- 发布时间:2005-5-18 21:10:34
-- [转帖]我眼的张爱玲~
好多年了,一直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她的小说基本大都看了。那种彻骨的冷和苍凉几乎在她的很多小说中都能感受到,在她的小说中是很少能读到浪漫的故事的。她是一个说故事的高手,冷冷的叙述一个又一个无奈而又哀伤的故事。她的小说中大都写的男女情爱。世俗,残酷。她很少会呈现给你一个完美的形象——她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大都是“问题青年”。用现在的话说,都有些心理变态或者心理障碍。如果不是心理有障碍,那她一般会让她的身理上来点不完美,总之,她的小说,你难得找到一个完美的人(当然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也许这和她自身的经历有关,一个从小就缺少爱的女孩,在精神上或多或少的有点残疾。
张爱玲绝对是一个贵族,爷爷是李鸿章的女婿。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遗少,旧习气很重,娶了好几个太太,母亲与父亲很不和睦,最后离婚,在一个封建大家族中饱受了倾轧和冷眼,所以她表现的过于早熟,在她的小说中你能读到很多关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生存的悲哀。她的自身经历对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的高峰大都在她二十三四岁的时候,起点很高,被当时称为文坛的“奇迹”。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追捧。她的最重要的一些短篇中篇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也应了她自己的那句话“成名要早啊”。在她四十岁之后,几乎就再也没有产生什么重要的作品,也许和她的心境和现实生活有关。爱情的不如意,去美国定居,孤独和凄苦,让这个天才女作家选择了几乎是“绝世”的生活方式。她的后期生活是很低调的,几乎不和外界接触,我想这可能是阅尽繁华之后的一种沧桑的心态。一切在她的眼睛里也许只是戏,除此之外,毫无意义。红尘中人,尤其是普通人,很难参透人生滋味的,因为缺少经历,所以大部分人一生都还在红尘中追逐着什么,而张过早的看穿了。其实红尘就是一张很薄的纸,纸内是烟雨红尘,美景也有,恶俗也有;纸外却是荒凉和萧索,没有生机。张爱玲的后半生应是纸外的红尘。
现在看张爱玲的小说,并不能完全的给你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感觉。一直觉得好作品应该是超越时空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张离大师还是有距离的,但她的作品却有着很强的穿透力,拿到现在看,有很多依然不落伍。她的作品题材大多以婚恋情感为主,这里有正常的情感和不一些畸形的情感。象《心经》里的许小寒和她爸爸之间的那种模糊的情感,象《金锁记》里七巧和季泽之间暧昧的情感等等都属于不“正常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纠葛在她的小说中很多的。她笔下的爱情和婚姻大多都是一种交易,很纯净的爱情少之又少。即便是她的《倾城之恋》,流苏和柳原之间的爱情之中也多了一些世故和无奈。《琉璃瓦》中姚先生更是把她几个女儿的婚姻当做了一种“事业”来经营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则是精神的需求和肉体的需求无法找到切合点——对男人来说,分析的透彻到不能再透彻的地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这么世俗的比喻却有这么贴切,你不能不服气她的古怪和冷酷又透着才气的叙述方式。振保的经历可能和现在社会中很多男人一样,都有着这么两朵玫瑰。
张爱玲的小说读起来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沉重的,滞缓的,悲观颓废的情绪很浓。她很少有古典的唯美和浪漫,更多的是展示给我们的是烟火气和世俗气。她能够把爱演绎的实在的让人信服却又胆寒,人性的美好和残缺在她的小说中很容易能够找到。在她的《半生缘》中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曼帧和世均的爱情是美好的,但这中美好实在是太短暂,叔惠和翠芝之间的爱情又实在是太郁闷。张爱玲就是这么的残酷,让你叹息,让你无奈,让你感伤,但最后又让你觉得这一切似乎还只能按照她的安排来铺陈。第一眼看上去似乎是有悖常理,后来再想想,故事还必须这样继续,否则才是有悖常理。按照我们正常人的思维,或者是常规的写作,怎么说象曼帧这么好的女孩也不该有那样的命运,但张爱玲似乎从不偏爱她笔下的谁,曼桢也不例外,她应该是张爱玲笔下比较可爱的一个女主人公,但这种可爱还是被一些功利的东西给毁了,曼璐为了能拴住祝鸿才的心,狠心的牺牲了妹妹。一些阴错阳差之后,世均终没能和曼桢走到一起,而是和自己并不爱的翠芝结婚,多年之后再重逢的时候,已是物是人非,昨日不再。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曼桢在姐姐去世之后,竟然和起初很是厌恶的姐夫住到了一起,当初想尽办法逃出来,到后来主动的在一起照顾她的儿子,人性的美好和残缺在《半生缘》中是体现的是很充分的。小说里的人物,让你爱又不是恨又不是,尴尬着,同情着,又悲哀着,张爱玲和其他小说家最大的不同,我想就是她能够把生活的多个层面毫不保留的撕裂给你看,美丽的,丑陋的,都有。看她的小说,心理似乎应该有点承受能力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张爱玲的小说好象都暗合了这一主题,人生也就是如此,“华美的袍子里,总有几只虱子。”无奈。但却真实。
|